娜宝网

这个字,蕴含了苏州的“独角兽”基因|甲子光年苏州

admin
这个字,蕴含了苏州的“独角兽”基因|甲子光年苏州-第1张-游戏信息-娜宝网

前言:

此刻兄弟们对“造梦西游3天兵枪在哪”大概比较关切,姐妹们都想要了解一些“造梦西游3天兵枪在哪”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造梦西游3天兵枪在哪””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新独角兽时代,苏州大突围。

作者 | 七月

编辑 | 栗子

从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大会,到2023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一周之内,两个独角兽领域重量级的会议接连在苏州召开。


先来看喜报:17家独角兽,19家隐形独角兽,75家潜在独角兽。一时之间,苏州独角兽企业呈爆发态势。


毕竟6年前,“北上深杭”才是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而苏州仅有一家信达生物登上榜单。


6年弹指一挥间,“北上深杭”依旧排在前列,但这四家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已经从2016年的八成下降到如今的五成。


而苏州作为后起之秀中的一员,追赶势头猛烈非常。从2016年的一支“独苗”,到背靠一支“独角兽后备军”,蓄势而起。


“独角兽”概念起源于风险投资行业,指创立时间在10年左右,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私募股权投资的未上市企业。


可当“独角兽”三个字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生态的风向标时,关注它们的就不再只局限于创投机构。


前不久,2023年中国独角兽暨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在苏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50多家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代表,40多家投资机构代表参加活动,宛若一场独角兽的“群英会”。


长城战略咨询现场发布报告,苏州共有17家独角兽企业,居全国第六,整体估值超300亿美元。与上一年对比,新晋8家,增量位居全国第四。潜在独角兽企业75家,位居全国第三。



独角兽所在的行业象征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势能,从“寻找独角兽”到“培育独角兽”,逐渐成为不少城市这些年争先布局的“一号工程”。


在这样一个独角兽大突围的时代里,苏州做对了什么?又靠什么支撑起稳定的内生力?


1.苏州呼唤独角兽


苏州对于独角兽的呼唤,最“出圈”的莫过于这一幕:


2020年6月,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的蓝绍敏在苏州“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上,手举一块写着“甪(lù)直”两个大字的牌子,向与会者介绍道,苏州这个古朴的江南小镇,秀丽山水中自古蛰伏着一只“独角兽”,这只神兽名叫“甪端”。


“苏州与独角兽非常有缘。你看‘甪’这个字,下面是'经世济用'之体,上面斜飞出一只角来,可不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独角兽吗?”


苏州以0.09%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1%的经济总量、2.4%的税收和7.7%的进出口总额,“这样的城市,稀有且珍贵,富有独角兽基因。”


大会现场还立下苏州独角兽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苏州将力争实现独角兽培育企业达200家以上,从中崛起约15家独角兽企业。


图源:苏州日报


接下来的故事,自然而然就发展成为:“独角兽城市“呼唤独角兽企业。


2020年8月4日,全球第一个“胡润独角兽培育基地”落户苏州。 同年,胡润在苏州公布了2020年全球独角兽榜单。然而遗憾的是,当时苏州并未有企业上榜。


但苏州的这声召唤,引来了从清华园走出来的追觅科技。2020年,追觅科技落户苏州,建了一座智能工厂,生产的15万转/分钟高速马达刷新了全球记录,曾经那些需要中国企业“供着”的国外高速马达厂商,这次需要反向回到苏州找供应链。


2021年,估值65亿元的追觅作为苏州的五只独角兽之一,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排名779名。一年后,估值翻番,达到130亿元。


除了追觅科技之外,2020年,落户苏州不满一年的艾博生物,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mRNA疫苗的临床批文,实现中国mRNA疫苗从0到1的突破。一年之后,艾博生物估值270亿元,排名149,也进入了全球独角兽名单。


在苏州呼唤独角兽的这一年,除了上述在今天已经成为独角兽的企业落户之外,也是苏州快速推进产业投资的一年。


2020年,苏州市产业项目投资完成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市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330.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


其中,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投资增速均高达40%以上。


3年后的今天,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独角兽大会现场重提“甪直”这一古镇地名,直指苏州和独角兽的渊源,冥冥之中,有所呼应。


这次大会也是对3年前立下目标的验收阶段。截至去年底,苏州目前有独角兽16家(不含今年新晋企业天瞳威视),已有299家企业进入苏州独角兽培育企业库,远超目标。


过去三年对苏州来说,有两个关键的数字节点。

第一个数字是“两万亿”。苏州的工业总产值破四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破两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一半以上。


第二个数字是“50”。随着阿特斯鸣锣上市,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达50家。这个数字,占全国总数近十分之一,仅次于上海、北京,排名全国第三。


这两个数字表明,在以硬科技为导向的投资逻辑下,在以“高精尖”为定位的科创板市场下,苏州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这片富矿中,未来孕育独角兽的潜能巨大。


毕竟从X轮风投到最终上市,是独角兽公司融入更广泛商业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所提供的,远远不是钱这么简单,而是塑造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


2.六年实现大突围

从当前来看,不少城市都在追求独角兽的孵化和培育,“培育独角兽”甚至成为一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


归根到底,各地是希望借助龙头企业、链主的力量,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的发展。


独角兽企业不仅象征着未来,也是一个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2016年,长城战略咨询首次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备受关注。随后两年里,科技部火炬中心直接参与了独角兽报告的联合发布。所以,到底有多少家独角兽企业上榜,对于各个城市而言都相当重要。


那时,“北上深杭”四家独角兽的数量总和占全国的八成以上,而苏州上榜的独角兽企业仅信达生物一支独苗。


当时,除了北上深杭之外,与省内南京比(2016年1家;2017年3家),苏州仍落一头。为了迎头赶上,苏州在“培育独角兽”路上展开一系列动作。


2018年,苏州市制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2018~2022年)》,对纳入独角兽企业培育库的企业,自入库次年起,按照其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研发费用补助,最多连续支持5年,累计最高1000万元,开创国内独角兽企业培育奖励之先河。


从呼唤独角兽,到实现“大爆发”,苏州全力营造独具特色的独角兽企业培养生态,也为企业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如今,苏州已经构建了一条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完整培育梯队。


至于成效如何,资本市场已经选择用脚投票。苏州金融监管局曾统计过,苏州科创板上市公司80%曾入选瞪羚计划企业,18%入选苏州独角兽培育企业。


目前,苏州已有299家企业进入苏州独角兽培育企业库,累计获各类奖励支持近2亿元。其中,23家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已成功上市。


此次苏州共有17家独角兽企业,居全国第六,整体估值超300亿美元,分布在创新医疗器械、自动驾驶、集成电路等10个赛道;另有7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上榜,位居全国第三,分布于创新药、集成电路、数字医疗等15个赛道。


其实细品从每个城市跑出的独角兽企业,便能得以窥见每个城市自己的“调性”和“禀赋”。


毫无疑问,被苏州列为“一号产业”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对标波士顿打造万亿级“中国药谷”,已经成为一张非常具有标识性的“对外名片”。


在明确这一点后,苏州继续以生物医药作为主抓手,去年底发布“生物医药二十条” 新政, 拟设立总规模100亿元专项基金。


目前,作为苏州最具优势的领域,生物医药行业共集聚独角兽企业4家——艾博生物、新光维、为度生物、康多机器人,约占该赛道在全国的15%。


但这只是苏州独角兽故事的A面,故事的B面是:以生物医药单赛道为主,苏州独角兽企业开始转向数实融合多赛道。


作为工业第二城的苏州,制造业是优势,也是底气。苏州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连接点,也是进行“数实融合”、“智转数改”的绝佳试验场。


其中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材料早已是产业规模超万亿级的存在,妥妥的经济“压舱石”。


在此基础上,苏州市各个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除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外,相城区的自动驾驶产业,吴中区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以及集成电路产业,也都逐渐成为一张张拿得出手的“新名片”。


对照看来,此次上榜的17家独角兽企业大多来自上述的苏州特色产业区。


其中,相城区上榜的三家独角兽企业智加科技、Momenta、图达通均属“智能网联车”行业,这也是相城区在高铁新城倾注心力打造的一条全新赛道。


五年间,苏州高铁新城从无到有生长了100多家企业,涵盖了雷达、测试、地图等30多个智能驾驶细分领域。


令人惊喜的是,苏州的独角兽企业正不断在向县域下沉,四个县级市——昆山、常熟、太仓和张家港也都各自跑出了自己的独角兽,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清华实验室出走,带着“嫁妆”来昆山的清陶发展,专攻固态锂电池。


位居常熟的正力新能,致力于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由蔚来汽车投资。


太仓的首家独角兽企业如果新能源,专注能源消费端;


作为张家港首家独角兽企业,天兵科技是近几年来在商业航天赛道成长的较快的一家公司,开展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


3.创投生态护航

“为什么苏州的独角兽企业能在短时间集聚出现?这与当地创投环境兴起息息相关。”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一针见血地指出。


以真金白银的陪伴企业成长,是苏州的一贯风格,在关键时刻出手,也绝不含糊。


2020年,远在大洋彼岸的阿特斯太阳能(CSIQ.US)宣布,为旗下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简称阿特斯阳光)达成17.8亿元融资协议,成功引进了多家知名机构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第三方投资者)。


这次融资是实现阿特斯阳光分拆,获得在中国上市资格的重要一步。


元禾重元作为其中的投资方之一,果断出手投资4亿元,而站在其身后的正是苏州本地科创投资的深度参与者——元禾控股,这是一家专业从事PE投资管理的市场化平台。


2021年,阿特斯阳光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估值130亿元,排名368名。隔年估值翻番达到275亿元,全球排名207,是当时苏州榜单第一名,也是整个江苏省的第一名。


今年6月9日,阿特斯阳光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苏州第50家科创板企业,目前市值为695亿元。


从独角兽企业蜕变为上市企业,阿特斯也将为“苏州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市值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加一把力,完成反哺地方经济的“使命”。


独角兽效应需要当地创投生态的催化。对于这一点,苏州市市科技局局长张东驰深以为然,“独角兽企业是投资估值概念,只有产业基金出手,才能起到巨大的推动撬动作用。”


2017年,为复刻苏州园区利用资本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经验,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简称苏州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规模120亿元。


成立之初,苏州基金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投资行业型基金,跳出VC/PE按投资阶段划分基金的模式,重点关注投资机构在垂直产业领域里的能力。


在筛选GP时,苏州基金的逻辑也十分明确——是否深入某一垂直产业。


“我们喜欢的GP类型很简单,那就是真正理解某一垂直产业并具备独特产业优势的头部GP。”苏州基金副总经理、业务合伙人刘豫莎曾表示,为了验证GP的产业能力,苏州基金更侧重深入考察GP内部投资流程,“我们要搞清楚哪些人真正跑在投资一线,搞清楚投资机构与被投项目如何互动。”


在产业培育上,苏州目前拥有千亿产业数量达11个,居全国城市首位。针对各个产业,苏州都有专门设立相应的基金,分门别类,把好准入环节。


在股权投资层面,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引导基金等多层次投入体系,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一份毕马威报告显示,2022年在整体募资市场较低迷的环境中,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大增,新成立基金规模达1353亿美元,为2021年的两倍多,并且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929亿美元。


其中超20亿美元的基金占引导基金总规模的58%,主要投资方向聚焦于前沿科技和先进制造业。



这样的创投趋势,苏州自然没有缺席。去年6月,苏州市政府创投直接下场,重仓本土产业。


由苏州国发创投、苏州产投集团、苏州科创投、苏州天使母基金和苏州基金整合成立的苏创投,注册资本达180亿元,一出生便迅速跻身国内创投第一方阵。


目前苏创投集团旗下子公司已累计直接投资生物医药企业42家,投资金额16.46亿元。在A股上市的苏州生物医药企业中,由苏创投集团直接参与投资的超过了四分之一。


今年的“6·18”,也是苏创投成立一周年。苏州再放大招,千亿级基金群横空出世,聚焦四大主导产业与苏州各个区的细分优势产业,这一电商狂欢日也成为了苏州的“创投日”。


近两年来,“百万VC涌入苏州”、“投资机构把办公室开到苏州”等话题在创投圈里一度火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注意这片投资热土。


如果说三年前苏州在呼唤“独角兽”,那么现在这片适合独角兽企业安家的沃土已然备好。


4.“坚持长期主义,着眼未来”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公司,是美国爱迪生电器公司,现如今全球独角兽的数量已经超千家。


数字从“0”到“1000+”的急剧拉升背后,是一个个独角兽企业的起起伏伏,也是一个个行业赛道从萌芽走向高潮的见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发展趋势,毕竟产业周期和估值周期同频共振。


就拿过去一年全球表现最好的独角兽之一OpenAI来说,估值增长7倍,达到1380亿元人民币,从全球第272位飙升至第17位。


但对苏州来说,以未来机遇为指引,因势而谋的产业,且都以“十年”为单位进行培育。


最先进行苏州硬科技概念实践的领域是在生物医药行业,这一布局早从16年前开始了。


医药界一直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研发一款新药需要10亿美金、10年时间。而苏州之所以选定这条赛道,是因为坚信生物医药发展会成为世界各国的科技制高点和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生物医药推演开来,关于苏州在产业上“死磕”十年的例子,还有很多。


零基础的纳米产业从无到有,耗时数十年,现已变成千亿级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前举全市之力布局的光子产业,是苏州将其从千亿产业集群向“万亿”逐步跃升的又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周期也是十年。


“一定要以十年为期,不要指望速成,要扎根到实业科技里,投身到有结构性的行情里。”吴世春强调。


苏州独角兽代表性企业企查查的CEO杨京在给政府“提点要求”时也谈到,希望企业和政府能一如既往的成为长期主义的坚定者。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以慢为快未尝不是一种最优的策略。


独角兽企业确实充满魔力,它们往往以“性感”的故事打动观众,不断为自己也在为别人造梦。抛开复杂且残酷的市场环境,每一个独角兽都被赋予着美好的期待:颠覆性创新;未来的百倍股;财富自由……


但在这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尤其处于风云变化、快速迭代的科技创新时代,“独角兽”名誉加身,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也在无形之中面临巨大考验。


图源:拍信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结束,新的投资趋势被认为是高端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硬科技”企业,而作为工业第二市的苏州在这些领域早已积淀已久。


苏高新创投集团下的融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建华在与「甲子苏州」交流时也谈到,“苏州一直是科技投资方心里的‘白月光’。只是随着2019年科创板开闸,苏州硬科技的这一面才开始被更多人知晓。苏州是一个能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事情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企业也有这样的特质。”

正如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所说:“苏州善于发现机遇、利用机遇;坚持长期主义,着眼未来。这两方面恰恰是独角兽的鲜明特征。”


三年前对独角兽的那一声呼唤,到如今声量还在扩大,而关于苏州与独角兽之间的故事,未完待续……

END.

标签: #造梦西游3天兵枪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