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宝网

桃小食心虫蛀食果实危害大,多种果树受害如何防治?

admin
桃小食心虫蛀食果实危害大,多种果树受害如何防治?-第1张-游戏信息-娜宝网

本文独家首发今日头条,未经许可搬运抄袭,侵权必究

提及桃小食心虫,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桃蛀果蛾,相信很多果农并不陌生,甚至有不少果农因为这种小虫子危害大面积蛀食果实、大幅降低果实的品质而头疼。虽然名叫桃小食心虫,但它不仅仅只危害桃树,而且对苹果、梨、桃、杏、李、山楂、海棠等很多种果树都有普遍性危害。

如果果农在果园管理上比较粗放、气候温湿度不适,果树就容易发生小食心虫危害,如果在虫害发病初期防治不及时,将会导致园内果树上果实深受受害,发生果面遭受污染破坏、果肉被蛀虫啃食、果实畸形脱落以及不能食用等问题,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果面有蛀口、果面果胶,形成有大量虫粪的“豆沙馅”果实或凹陷畸形的“猴头果”病果,受害的果实也会发生过提前成熟、过早落果的现象。可以说,桃小食心虫不论是对果实的品质,还是对果园的产量,或者是对果农的种植收益,都有极大的危害性,而且世代交替危害,防治起来十分的困难。

近期有果农私信询问有关桃小食心虫的问题,为了能够使更多的果农对桃小食心虫有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今天就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桃小食心虫的虫害特性、病害规律,以及桃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方法,以供广大果农借鉴参考。

一、桃小食心虫的虫害特性与病害规律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是一种昆虫纲、鳞翅目类、蛀果性的果树害虫,在我国各大果树种植区都普遍发生虫害,对果树果实危害极大。

在虫害的发病时间与危害规律上来说,桃小食心虫一般每年可以发生1-2代,而且具有世代交替危害性。在冬季时,桃小食心虫的老熟幼虫以扁圆形的“茧”藏匿在以树干为中心、树冠投影下1米半径范围内10公分内的表壤中越冬,等到第二年春季回温后的5月中下旬开始到7月中上旬,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开始不断出土,其中5月下旬到6月中旬前后是幼虫出土的高峰期;幼虫出土后,会向着树干攀爬到果树树冠下的庇荫处、杂草处、土堆旁、碎石间等处,然后结成纺锤状的夏茧,经过两周左右即可由茧羽化成虫,所以成虫的高发期时在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前后。

越冬羽化后的成虫在1-3天内会在果实萼洼、梗洼或叶片处的粗糙部位产卵,每只成虫可以产卵100-300粒不等,这些虫卵经过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孵化成幼虫,幼虫先会在果实表面攀爬,随后就从果实的果面或者顶部蛀食到果实的内部,幼虫在果实内部经过三周左右的发育就会老熟,接着在果实上由内到外咬蛀出一个圆形虫口,并从虫口钻出果实、落到地面。

在7月中下旬前后早落到地面的老熟幼虫会继续结成夏茧成蛹,然后再按照上面介绍的蛹-幼虫-成虫发育生长过程进行二代危害,而等到8月中旬后晚落到地面的老熟幼虫基本都直接结冬茧越冬,等到次年春季再次孵化危害。

在虫害的发病环境上来说,桃小食心虫的虫害发生情况与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在5-10公分表土温度达到19度以上或日温稳定在17度以上、土壤湿度达到10%以上即可顺利出土,75%的空气相对湿度最有利幼虫出土,但高温干旱会严重抑制幼虫的出土,所以说在5月底到7月中旬桃下食心虫出土的折断高峰期时,经常出现集中降水1次或者浇灌大水1次、幼虫大批量出土1次的情况。但对于桃小食心虫的成虫来说,21-27度的温度环境和70%以上的湿度环境最适合成虫的生育和危害,但当温度高于30度以上时,成虫的产卵繁殖情况就会大幅减少,当温度高于35度以上时,成虫的产卵繁殖情况基本就会停止。从这一点上来说,温暖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桃小食心虫的产量、繁殖与危害,而高温干旱的环境能够有效抑制桃小食心虫的生殖与危害。

在害虫的生活特性上来说,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具有趋阴避光的特性,成虫具有善于隐匿、昼伏夜出、世代重叠的特性,幼虫大多藏匿在树干基背部,成虫白天一般藏匿在枝背、叶基、果实萼洼或梗洼避光处,到晚上才在飞动进食危害。

在虫害的症状表现上来说,桃小食心虫一般不会危害果树的新稍新叶,主要危害果树的果实,相对于成虫来说,幼虫对果实的危害性更强。一般来说,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出土后,一般先会在果实表面攀爬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的时间,然后在果实表面合适的位置蛀洞进入到果实内部,并在果肉内危害15-20天左右,然后再在果树表面蛀洞脱果落地。

果实受害后,果实表面的幼虫蛀口在2-3天内不断渗流出点滴状的果胶,果胶风干后会变为白色透明状的胶膜覆在果面上,虫洞口会随着果实的发育形成一个凹陷的小黑点;而果实内部的幼虫在脱果落地前会不断的啃食内部果肉,并排泄褐色颗粒状的虫粪,导致果实成为果农常说的“豆沙馅”病果,膨果期的果实也容易发展成果面凹陷畸形的“猴头果”。除此之外,受害的果实在成熟前容易发生果实腐烂、提前着色成熟、提前落果的现象。

二、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

任何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它的病发规律特征,才能更好的做到在最佳防治期、采用最佳防措施方法进行防治。上面之所以和大家介绍那么多内容,就是为了让能够更好的桃小食心虫害。

在桃小食心虫的防治管理上,一方面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进行,另一方面又要运用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各方面措施,做到针对性的综合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土壤翻换,喷药杀虫

因为桃小食心虫的幼虫会在土树干1米范围内10公分内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防治:一方面,可以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到春季幼虫出土前,把树盘1米范围内的土壤进行20-30公分的深翻晾晒,对于病发严重的果园可以把树干1米范围内的表土全部挖除,然后用无病虫害的新土进行回填更换,在换土时要把新土塌实拍紧,这样可以有效的灭杀或清除隐藏在土壤中的越冬幼虫;另一方面,可以在距离树干1米范围内的土壤中,通过1斤50%辛硫磷掺混细土20公斤的方法,或者在春季幼虫出土前喷施2-3次的800倍的50%辛硫磷或15%毒死蜱药液的方法(喷水要足、要喷施地表),或者用500毫升50%辛硫磷乳油兑水150公斤兑水浇灌树盘,以此来灭杀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如果不限麻烦,也可以采用2毫米孔径的细筛子挖土晒茧的笨法子,来集中灭杀幼虫。

2、清刮树体,保持园内清洁

在采果后越冬前到春季幼虫出土前,可以把果树根茎基部的10-15公分以内的土壤扒开,然后彻底清刮幼虫藏匿的果树根茎基部老俏皮和田间杂草、落叶、病果、碎石等,并进行移出园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

3、园地覆膜抑制害虫出土和入土

在果园铺设地膜(尤其是树盘周边地表),不仅能够提高果园的保水保温保墒能力,而且在幼虫出土期能够抑制幼虫孵化出土与化蛹成虫,而且能够减少老熟幼虫入地结茧与成虫飞出产量的数量,从而达到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减少虫害危害的效果。

4、摘除病果,诱杀成虫

一方面,在第一代幼虫脱果落地前,要加强园内果树巡查,仔细全面的摘除所有有虫病果(每7-10天巡查1次),然后把病果带出园外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对树盘进行培土压茧处理,来减少二代虫害的危害;另一方面,在幼虫出土前和脱果落地前,可以先对园地进行精细化平整,然后在树盘附近堆放碎石、杂草,或者在果树的基干主枝上捆绑草把/麻袋片,或者在园内悬挂桃小食虫性诱剂、黑光灯、糖醋溶液(按红糖:醋:白酒:水1:4:1:16的比例配制即可)等方式,来诱因和集中害虫并进行集中灭杀。

5、提倡果实套袋,减少侵害

现在大部分果园都实行果实套袋管理,这也是预防桃小食心虫危害果实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在进行果实套袋时要尽早,一定要抢在桃小食心虫产卵前进行,并要在套袋前打好袋前1-2次的杀菌、杀虫药物,否则防不住桃小食心虫及其他病虫害对果实的侵害。

6、保护天敌,生物防治

对于桃小食心虫来说,赤眼蜂、桃小寄生蜂、甲腹茧蜂、中国齿腿姬蜂、长距茧蜂、桃小白茧蜂以及瓢虫、粉蛉、花蝽等都是桃小食心虫的天敌。因此,在防治桃小食心虫时,可以在成虫盛发期时,可以通过每隔5天放蜂1次、连续放蜂3-5次的方法,来利用天敌灭杀桃小食心虫成虫。但要注意放蜂前15天内园内不可喷施农药,以此来保护园内天敌生物。

7、加强药物防治

在进行药物防治时,应当在虫害幼虫发生早期和成虫高峰期时进行防治(虫害发生率达到1%时立即防治),可以在园内随机检查100个果实或悬挂桃小食心虫性诱剂的方法来判断园内幼虫和成虫的发生情况。当性诱剂连续3天都能吸引到成虫或者100个果实中有1个果实表面发生流果胶现象时,就应当及时喷药方式,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次一般即可防治住。

防治桃小食心虫常用有效药物主要有:1000倍的0.5%苦参碱、1500倍的5%天然除虫菊素、1500倍的48%毒死蜱、2000倍的2.5%溴氰菊酯、2000倍的20%灭杀菊酯、2000倍25%灭幼脲3号、2000倍30%桃小灵、2500倍的1.8%阿维菌素、2500倍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8000倍的35%氯虫苯甲酰胺等药物,用药时要注意交替用药,以防害虫产生药物抗性。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标签: #洛克王国小灵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