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宝网

服务器难耐高温,微软将其沉入海底,华为却把它放在挖空的大山里

admin
服务器难耐高温,微软将其沉入海底,华为却把它放在挖空的大山里-第1张-游戏信息-娜宝网

前言:

今天咱们对“我的世界服务器经济”大概比较关切,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我的世界服务器经济”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我的世界服务器经济””的相关资讯,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咱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数据中心电费高昂,服务器散热难题待解,微软华为有何妙招?

服务器散热一直是数据中心运营中的一大难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器数量激增,导致散热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服务器散热成本高达数据中心总运营成本的20%左右,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服务器散热难题,科技巨头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微软公司在2018年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散热方式——将服务器沉入海底。他们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北海,建造了一条巨大的管道,将装载着服务器的密封舱放置其中。海水能够很好地带走服务器产生的热量,海底温度也较低,非常利于散热。海底数据中心还采用了军用潜艇的防水和散热技术,以及冷热交换器等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经过多年的试验和优化,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2014年,他们在加州海岸进行了首次海底服务器试验,将300台服务器放入密封舱沉入海底,运行了约3个月。试验结果显示,海底环境不仅能够很好地散热,还能避免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运营成本。

鼓舞于首次试验的成功,2018年微软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北海建立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海底数据中心。这个项目名为"纳特里克海洋数据中心",总投资约6000万美元,容纳了近28架服务器舱,共计8万多台服务器。整个数据中心被放置在海底约117英尺(约35米的深度。

与微软选择海底这一创新之路不同,华为公司则将目光投向了大山深处。他们在贵州新安县挖空了一座占地40万平方米的大山,建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可容纳高达60万台服务器。

选址贵州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地气候温和,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服务器存放;二是该地区地质稳定,属于喀斯特地貌,几乎不会发生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三是贵州电费相对较低,水电资源丰富,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

华为在贵州七星湖建造的这座数据中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山洞"。整个山洞由三大组成:一是服务器机房,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二是配电房和冷机房,用于为服务器供电和制冷;三是办公区和生活区,为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和生活场所。

山洞环境本身就非常有利于服务器散热。首先,山洞内部温度较低,常年保持在18-22摄氏度之间;山洞内部湿度适中,有利于热量散发;山洞内部空气流通性好,热量可以被自然对流带走。除此之外,华为还在山洞内安装了大量的通风设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时调节风量和风向,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对于微软和华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服务器散热新方案,业内人士普遍持开放和乐观的态度。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但都展现了科技公司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勇气。微软的海底数据中心方案,虽然投资成本较高,但能够充分利用海水散热,且不受陆地自然灾害的影响;华为的深山数据中心方案,虽然建设过程艰难,但运营成本较低,且环境稳定可靠。

标签: #我的世界服务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