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宝网

瞭望·瞭望访谈 | 丹心铸魂 问道世界——专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admin
瞭望·瞭望访谈 | 丹心铸魂 问道世界——专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第1张-游戏信息-娜宝网

前言:

现时我们对“魔兽世界身心之力联盟”大约比较注意,各位老铁们都想要了解一些“魔兽世界身心之力联盟”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网罗了一些有关“魔兽世界身心之力联盟””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2002年,我首次提出了“写意雕塑论”,既是对传统雕塑文脉的接续,也是中国雕塑将自身置于世界雕塑现代性体系中所形成的新话语,传播当代中国艺术的价值观

中国的美术家要站在我们的审美立场来塑造我们的形象,把富有正气的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推向世界

经典作品睡在库房里面只是藏品,变为展品才是宝。中国美术馆推出系列典藏活化展览,把典藏的作品进行活化,我们把这个工程叫献宝工程——向人民献宝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唐敏 刘苗苗

近日,在南美洲乌拉圭首都的中心广场上,新矗立起一座7米4高的《问道——孔子问道老子》塑像,2500多年前中国先贤的“求学之道”,启迪今日文明交流互鉴。

雕塑者——国际著名雕塑家、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有一个计划,通过雕塑艺术让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跨越时空走进当代,让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

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吴为山为时代造像,创作了600余件雕塑作品。其中,百余件大型雕塑立于中国100多个城市广场,置于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名人故居以及大、中、小学,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文化影响。《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孔子》《马克思》等60多尊雕塑立于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外对话交流的见证。

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积极推动全民美育,推动馆藏经典作品走出库房,免费向公众开放。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通过策划举办高质量展览,活化经典、吸引观众、弘扬精神,让美融入生活,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和社会价值。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走进中国美术馆,与吴为山畅谈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形”塑中华文化之“神”

《瞭望》:你创作了孔子、老子、屈原、李白等为代表的中华杰出历史人物塑像,请他们从历史中走来,跟现代人对话。他们何以打动了国内外观众?

吴为山:雕塑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我们历史上没有为活着的人塑像的习惯,今天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缺乏参考依据。好在他们的思想在,文字记载也在。

以雕塑孔子为例,我参考了吴道子画的孔子像,参阅了古代文献的记载,特别是《左传》中对孔子的描述,还通过阅读《论语》领悟其思想,最终创造其形象,让观众一眼认定这就是孔子。

在对杰出历史人物的塑造中,我一直在内心发问,如何才能表现一个伟大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塑造孔子之后,我问自己,怎么塑造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思绪万千中,有一天突发灵感,做了一个虚怀若谷的老子,整个形象像一座山谷,中间是空的,里面刻着《道德经》,特别是放大以后,参观的人能走进他的腹中,走进他的世界,仿佛他的思想可以包罗万象。

这个“空”是虚怀若谷,是与天地同在的一种自然和谐思想支撑之下的空,传递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境界。2012年,雕塑到法国参加卢浮宫国际美术展览,观众一目了然,这是中国的哲圣老子。作品最终获得金奖,得到广泛赞誉。

《瞭望》:观众看到你塑造的举杯邀明月的李白,觉得塑造出了李白的精神世界。在塑造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你如何赋予人物灵魂,将中国文化精神融渗和表现进作品中?

吴为山:依样画葫芦去塑造人物,只能是一个有长和宽的物理形态而已,当你理解了人物心中无限宽广的精神世界,手下塑造人物形象就会充满张力,就会突破物理的形态和尺度,呈现给观众一种精神力量。

在塑造李白的时候,最先根据古书上的画像,一心将李白从画像转化为立体造型,但做出来以后就是一个穿了唐代服饰的人,很写实,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小时候背唐诗,常常感觉诗句背后有一个更大的精神世界,当时懵懂,抓不住、摸不着。随着对传统文化的习得,对这个精神世界的理解日益丰富,李白在我心中从具象实现了升华,牵引我把那些写实的袖子服装全部去掉,塑造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样一个写意的李白。

在国家大剧院展出时,不锈钢材料映衬下一个闪闪发光的李白,仿佛置身月光之下。在话剧中扮演李白的演员濮存昕,情不自禁地在雕像前朗诵起了《将进酒》,与现场观众一同融入国学经典的醇美之境。

《瞭望》:透过雕塑作品,你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

吴为山:我在给孔子塑像的时候,学生抓拍下一张照片。照片里孔子的头很大,我跪在脚手架上,脸上的表情是微笑的。学生问我为什么微笑?

我觉得孔子在微笑,所以我情不自禁微笑,看到照片,我还是忍不住微笑,发现自己已经沉浸在“仁者爱人”的孔子的世界中了。

回顾自己30多年的艺术历程,特别是近10年以来的创作,屡屡被中华民族丰厚的文明史,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感动。不仅触动情感,净化心灵,更为我的雕塑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激发我将雕塑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融会贯通,“形”塑中华文化之“神”。

吴为山雕塑作品《举杯邀明月——诗人李白》 受访单位供图

在世界树立中国文化坐标

《瞭望》:中国的艺术家要找到支点,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确立文化坐标,这个支点是什么?

吴为山:支点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离开了这个支点,价值观会漂浮,创作会恍惚。

恪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脚踏现实的土壤,吸收一切可以学习的外来文化,就是我创作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才能不卑不亢,这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温度,也决定着艺术作品内在的强大生命力量。

以中华民族精神为灵魂,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审美理想,其作品必定有底气、骨气、正气、大气。我创作的大型红色革命主题雕塑《新四军东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家破人亡》、矗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大型党旗雕塑《旗帜》以及新时代以艺术创作赓续红色文脉的壮丽史诗《长征组雕》等正是这样的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感动观众。

《瞭望》:你提出“写意雕塑”的概念,这种由内而外的文化张力来自哪里?

吴为山:写意是中国艺术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文化取向。当诗风浩荡的中国写意碰撞于西方古典传统的写实和现代主义的抽象时,便形成了新的艺术创造。这份张力的背后是文化自信。

2002年,我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既是对传统雕塑文脉的接续,也是中国雕塑将自身置于世界雕塑现代性体系中所形成的“新话语”,亦是中国雕塑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某种主动性文化建构,向世界发出中国文化的时代之声,传播当代中国艺术的价值观。

中国的美术家要站在我们的审美立场来塑造我们的形象,把富有正气的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推向世界。

《瞭望》: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你还有哪些思考?

吴为山:首先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研究,既要研究它的形态,它的形式,它的外部因素,更要研究生成这些文化形态和形式的历史背景和综合性的文化因素,才能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说在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过程当中,我就概括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风格”,有原始的意象,有商代的抽象,有汉代的写意等等,先要研究,才谈得上继承和发展。

继承不是表面的,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把传统的一些元素像标签一样贴出来,而是内化为一种精神的琼浆。这是真正的传统,也是真正的创新。

琼浆中不仅仅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融入人类文明的一切可以借鉴的元素。这样滋养出来的作品,它在世界文化交流当中既可以让人们听到乡音,又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因子的存在。这或许会成为我们今天超越历史,创造新文化的一种新尝试。

《瞭望》:你认为当前中国艺术家的创作面临哪些挑战?

吴为山:一是在国际文化对话过程中,如何既吸收他人,又保持自己的面貌,保持自己的精神;二是在商品大潮中,如何不受诱惑,心无旁骛去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吴为山雕塑作品《伟大的友谊——马克思、恩格斯》 受访单位供图

打造国家文化会客厅

《瞭望》:作为国家级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在文化交流中如何发挥好国际交流窗口作用?

吴为山: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文化会客厅”,不断邀请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典作品、优秀作品到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让世界文化“走进来”。

一方面把代表中国的美术作品推向世界。我们有一个“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主题展,在世界各地巡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邀请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作品到中国来展览,把世界顶尖的艺术家请到中国来交流。

我认为,文化交流需要坚持三个“一”,即: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指平等、平静、平和;一个魂,是指艺术创作重点在真善美,在创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呼唤世界和平、珍爱世界和平。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三个要点,即:走得正,是指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带向世界;走得高,是指要在国际重要场所展示,影响高端人群并借助国际媒体提高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走得远,是指要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需求和地域特点,有效地交流和融合,以实现中国文化的长远传播。

我们接受国际上的邀请,把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雕像,像孔子、老子、李白、杜甫,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人物的雕像立到世界去。在法国有邓小平、陈毅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立在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在希腊有孔子与苏格拉底对话的雕像,在德国有马克思雕像,在意大利有达·芬奇与齐白石对话的雕像,在俄罗斯有老子出关的雕像,在日本有鉴真、孙中山,在韩国有老子、孔子,在塞尔维亚、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立有中国杰出人物的雕像,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中国美术馆还在丝绸之路国家美术馆联盟和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美术馆着力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美术领域的交往合作,积极开展互办展览、学术研讨、公共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馆际交流。通过艺术的捐赠、收藏、展示与传播,更好地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共赢、加深文明互鉴。

吴为山雕塑作品《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 受访单位供图

以美育美

《瞭望》: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作为中国美术馆的馆长,你如何看待美术馆在公共美育当中的作用?

吴为山:中国美术馆的定位是国家美术的殿堂,大众美育的平台,国际交流的窗口,有责任借助国家美术馆殿堂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来推动全民美育事业。

中国美术馆有很多的藏品,这些藏品都是经典,很多都进入了教材书本,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经典作品睡在库房里面只是藏品,变为展品才是宝。中国美术馆推出系列典藏活化展览,把典藏的作品进行活化,我们把这个工程叫献宝工程——向人民献宝。

我们将6层展厅改造成“藏宝阁”,定期举行小幅经典作品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定期来打卡。参观高峰之时,数百人排长队。

我们对每一个展览的展场设计、宣传,都精益求精,打造内容精彩、形式新颖、体现国家馆水平的高质量展览。2014年至今,共举办“典藏活化系列展”140余项,藏品出库量近2万件/套,使用藏品图像15万余张次。

《瞭望》:除了展览,还有哪些其他美育活动?

吴为山:我们举办大师讲大美,请跨界艺术家、理论家、科学家到中国美术馆来讲美,已经邀请了100多位大家走进“艺术讲堂”,开展“大师讲大美”讲座。其中,有大英博物馆知名专家、英国泰特美术馆执行策展人等众多著名外国文化名家,赢得了听众们的青睐。中国美术馆的讲座品牌也成为外籍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了高质量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美术馆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贯通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童绘美丽家园”“来自‘星星’的艺术”“‘美在新时代’助力中小学美育志愿服务项目”“小小志愿者”等富有创新性的品牌少儿教育活动。我们还把孤独症儿童请到中国美术馆来,我们的艺术家和他们一起画画,这些都是推进全民美育的一些重要举措。

作为国家美术馆,这些做法也对全国所有的美术馆有示范引领作用。

《瞭望》:你认为美育应如何从小抓起,有什么建议?

吴为山:2008 年,我荣幸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连任三届。16年来,我提交了40多件提案,其中关于教育、美育的超过一半。我认为,我们常说的美,不只是美术、音乐,其实也是科学、历史、体育等综合生成的大美。我们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惠及范围,充分发挥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文化场所的公共教育功能。

为激发青少年儿童艺术实践,中国美术馆专门设立了“爱心垫”。垫子上面复制了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或者图案,家长可以凭身份证借“爱心垫”。孩子们可以趴在上面或者坐在上面,临摹中国美术馆的作品。

从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这个角度来讲,不同的年龄段,兴趣点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我们要抓住青少年儿童的生长特点,在他们的成长阶段,进行美术教育,进行美的熏陶。

青少年儿童接受美的教育,将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奠定终身基础。当前美育教育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得到重视,但要避免功利化倾向。美的教育不仅是培养青少年儿童对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更是全面塑造健康审美观、人生观的培根铸魂的工程。■

标签: #魔兽世界身心之力联盟